怎么查自己是否得了狂犬病

一、临床症状初步判断

1.前驱期表现:多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伤口附近可出现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此期持续1~4天。

2.兴奋期表现: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恐水、怕风,喝水、听到流水声或其他轻微刺激可引起咽喉肌痉挛,严重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呼吸困难等,此期持续1~3天。

3.麻痹期表现: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多见,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持续6~18小时。

二、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

1.病毒抗原检测:取患者的唾液、脑脊液、角膜印片等标本,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病毒抗原,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对狂犬病有确诊意义,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可快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狂犬病毒感染。

2.病毒分离:从患者的唾液、脑脊液、皮肤活检组织等中分离病毒,若能分离出狂犬病毒则可确诊,但病毒分离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一般在专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3.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的中和抗体,若中和抗体滴度逐渐升高,结合临床症状等可辅助诊断狂犬病,但单纯血清学检查一般不作为早期确诊手段,多在后期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狂犬病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可能不会准确表达恐水、怕风等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被动物咬伤后的精神状态、是否有异常哭闹、对声音光线的敏感程度等,若有可疑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2.有动物咬伤史人群:若有被犬、猫等疑似携带狂犬病毒动物咬伤、抓伤史,即使伤口看似不严重,也需高度重视,及时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流程进行相关检查评估,因为有时微小的伤口也可能感染狂犬病毒,需通过上述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明确是否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