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酶高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危害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受损,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会升高。CK-MB在发病3~8小时开始升高,2~3天恢复正常,其升高程度常与心肌坏死范围及严重程度相关。若急性心肌梗死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心肌功能受损,导致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进而出现心力衰竭;还易引发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时可致猝死;同时会影响心脏供血,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使病情恶化。
二、心肌酶高与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的危害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受病毒侵袭,心肌酶会升高。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较轻者经治疗可能逐渐恢复,但病情较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严重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影响心脏正常节律;长期患病可能遗留心肌纤维化等问题,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甚至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心脏扩大等不良后果。
三、心肌酶高与骨骼肌损伤相关的危害
剧烈运动、横纹肌溶解症等可导致骨骼肌损伤,释放肌酸激酶等心肌酶入血。横纹肌溶解时,肌红蛋白等物质可堵塞肾小管,引起肾功能损害,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严重的骨骼肌损伤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高钾血症可影响心脏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骨骼肌损伤后心肌酶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