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过敏性鼻炎

一、春天过敏性鼻炎的概述

春天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过敏原多为花粉等,在春天花粉传播活跃的季节易发病。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更容易对花粉等过敏原产生过度免疫反应引发过敏性鼻炎;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稳定,但如果有特应性体质也可能发病,且不同年龄段对过敏原的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在户外玩耍时更多接触花粉等。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个体差异存在,部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激素变化等影响,鼻炎症状有一定变化。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处于花粉浓度高的环境中,如居住在花粉传播区域附近、经常在户外花粉多的地方活动等,会增加发病风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可能影响鼻黏膜功能,增加过敏性鼻炎发病几率或加重症状。

病史因素: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使他们更容易患上过敏性鼻炎,其体内免疫系统更易对过敏原产生异常反应。

三、症状表现

鼻部症状:主要有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儿童可能表现为经常揉鼻子、打喷嚏等,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通过一些异常行为来提示家长。

眼部症状:可出现眼痒、流泪、眼红等,儿童可能会频繁揉眼睛。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咽喉痒、咳嗽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是常用方法,通过在皮肤表面点刺不同过敏原,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相应过敏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也可辅助诊断,了解体内针对特定过敏原的免疫球蛋白E水平。对于儿童,皮肤点刺试验相对简便,但要注意操作规范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鼻内镜检查:观察鼻黏膜情况,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等表现。

五、非药物干预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在花粉传播高峰时段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可佩戴专业的防花粉口罩;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等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勤换床单被罩等减少过敏原接触。儿童在花粉多的天气应减少户外剧烈活动时间,选择在室内活动。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注意冲洗的压力和方法,选择适合儿童的冲洗器具和合适的冲洗液浓度,避免造成鼻腔损伤。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过敏性鼻炎非药物干预更应受到重视,避免接触过敏原时要加强看护,如在花粉多的天气尽量不让儿童独自外出;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冲洗方式,家长要正确操作以保证安全有效。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但要避免低龄儿童自行使用不恰当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避免过敏原接触时要考虑其行动能力等,帮助其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减少过敏原接触;鼻腔冲洗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因鼻腔黏膜较脆弱而造成损伤,若有其他基础疾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干预措施。

孕妇:孕妇患过敏性鼻炎时要谨慎选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非药物干预是首选,如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温和的鼻腔冲洗等,若症状严重需用药时要在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