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措施
1.运动前充分热身:通过动态拉伸活动小腿及下肢肌肉,如高抬腿、侧弓步等,可增加肌肉血流,降低运动中拉伤风险,研究表明充分热身可减少运动后肌肉酸痛发生率。以高抬腿为例,原地快速交替抬起双腿,每次持续3-5分钟,使小腿肌肉充分激活。
2.合理控制爬山强度与时间:根据自身体能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爬山。体能较差或初次爬山人群,应选择适中路线,控制爬山时长在身体可承受范围内,如成年人单次爬山时长建议不超过2-3小时。
3.选择合适装备:爬山时穿着合脚且有良好支撑的登山鞋,合适装备可更好分散腿部受力,减少肌肉额外负担,降低因装备不适引发肌肉酸痛的风险。
###二、缓解方法
1.运动后及时拉伸:进行静态拉伸,如坐姿小腿拉伸(seatedcalfstretch),将脚后跟着地,小腿紧贴地面,身体前倾,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拉伸可放松紧张小腿肌肉,促进肌肉恢复。也可进行站立位小腿拉伸,背靠墙,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后腿伸直,脚跟着地,身体前倾拉伸后腿小腿,每侧保持15-30秒。
2.冷敷与热敷交替:爬山后24-48小时内,若小腿肌肉酸痛,可先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酸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炎症与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维持在40-50℃为宜。
3.按摩放松:用双手轻轻揉捏小腿肌肉,从脚踝向膝盖方向按摩,或使用泡沫轴滚动小腿,滚动时找到酸痛点适当停留,通过按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缓解酸痛。按摩力度以自身可耐受为准,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应选择轻松路线,避免过度劳累,因其肌肉骨骼发育尚未完全,过度爬山易致肌肉损伤。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爬山状态,适时休息。
2.老年人:爬山前需评估自身身体状况,有慢性疾病者应咨询医生意见,爬山过程中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防止因肌肉过度疲劳引发酸痛及其他健康问题,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爬山时需格外谨慎,防止诱发病情。
3.孕妇:爬山需谨慎,应避免高强度爬山,若要爬山需在家人陪同下选择平缓路线,防止因身体平衡改变或劳累导致不适,同时要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出现不适及时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