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对半检查包含的指标及意义
两对半检查即乙肝五项检查,具体包括以下五项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蛋白,若呈阳性,表明机体已感染乙肝病毒。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阳性意味着机体对乙肝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也可能是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并产生了免疫力。
3.乙肝e抗原(HBeAg):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程度,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4.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通常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相对降低。
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二、不同指标组合的临床意义
1.“大三阳”:表现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2.“小三阳”:表现为HBsAg、抗-HBe、抗-HBc阳性,一般情况下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但仍需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病情。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健康人群:通过两对半检查可了解自身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具有乙肝免疫力。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可考虑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感染。
乙肝患者:定期进行两对半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如观察乙肝e抗原是否转阴、乙肝e抗体是否转阳等,从而辅助判断治疗效果及疾病进展情况。
孕妇:需检测两对半,以评估母婴传播风险,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例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可在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