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特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多数患者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血压一般为轻至中度升高,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恶性高血压。

醛固酮增多:醛固酮的过度分泌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肾素活性受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醛固酮的分泌不受血管紧张素Ⅱ的调节,仍可继续分泌,使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

2.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约80%的患者可出现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多累及下肢,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麻痹。

肢端麻木、手足抽搐:长期低血钾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出现肢端麻木、手足抽搐。

3.肾脏表现:

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可出现蛋白尿。

血尿:少数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肾功能受损:长期高血压和低血钾可导致肾功能受损,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

4.心脏表现:

心律失常:长期高血压和低血钾可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肌肥厚:长期高血压和低血钾可导致心肌肥厚,进而出现心力衰竭。

5.其他:

儿童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

男性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阳痿等。

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同时伴有低血钾、周期性瘫痪、夜尿增多、血尿、蛋白尿等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肾上腺CT等,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以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靶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