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抬起到一定程度后疼痛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解释

(一)肩袖损伤

1.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经常从事肩部overhead运动(如游泳、投掷等)或有肩部外伤史的人。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当这些肌腱发生损伤时,胳膊抬起到一定程度(通常是60°-120°这个范围,称为疼痛弧)会引起疼痛。例如,经常打羽毛球的人,反复的肩部外展动作容易导致肩袖损伤。

2.病史影响:有肩部外伤病史的人发生肩袖损伤的风险更高。

(二)肩周炎(冻结肩)

1.年龄因素: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相对多见。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受限,在胳膊抬起过程中会出现疼痛,疼痛弧范围较广,可涉及多个角度。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肩部活动少、肩部受寒等可能诱发肩周炎。

(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1.肩部活动因素:过度使用肩部,如频繁的手臂上举、旋转等动作,会导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磨损发炎。当胳膊抬起到一定程度时,肌腱受到刺激引起疼痛。比如,经常进行重体力劳动中需要频繁手臂上举动作的人群易患此病。

2.年龄影响: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肌腱本身的退变也可能导致炎症发生。

(四)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解剖结构因素:肩峰下空间狭窄时,胳膊抬起到一定程度,肱骨头与肩峰撞击,引起肩峰下组织(包括肩袖等)损伤,从而产生疼痛。常见于肩部解剖结构异常的人,或者长期肩部过度使用导致肩峰下组织退变的人。

2.运动相关因素:从事需要频繁肩部外展上举运动的人群,如棒球投手等,容易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二、评估与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肩袖损伤的体格检查:

-Jobe试验:患者外展肩关节90°,前屈30°,然后抗阻内旋,如果出现疼痛则提示肩袖损伤(尤其是冈上肌损伤)。

-疼痛弧试验:检查者观察患者胳膊从下垂位逐渐上举过程中疼痛出现的角度范围,肩袖损伤时此范围有疼痛表现。

2.肩周炎的体格检查:

-肩关节活动度检查:测量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肩周炎患者活动范围会明显减小,且在活动过程中伴有疼痛。

-压痛检查:检查肩关节周围多个压痛点,肩周炎患者在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

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体格检查:

-Yergason试验:患者屈肘90°,前臂旋前,检查者给予阻力旋后,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部位疼痛则为阳性,提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4.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体格检查:

-Neer撞击试验:检查者一手固定肩胛骨,另一手抬起患者上臂并前屈,若引起肩峰下疼痛则为阳性,提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以观察肩关节的骨质情况,如是否有肩峰形态异常、肱骨大结节是否有硬化、囊性变等改变,有助于排查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等情况。对于肩周炎患者,X线可能无特异性表现,但可排除其他骨质病变。

2.磁共振成像(MRI):

-是诊断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周炎等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损伤情况(如撕裂的程度、部位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水肿情况等。例如,肩袖损伤在MRI上可明确看到肌腱的撕裂信号;肩周炎患者MRI可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改变及关节囊的粘连情况。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休息与制动

1.对于肩袖损伤患者:在疼痛发作期应适当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肩部动作,可使用三角巾等进行肩部制动,减少肩袖进一步损伤的风险。年龄较大的患者更需要注意休息,因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2.肩周炎患者:休息可以缓解炎症反应,避免肩部过度活动,尤其是在病情急性发作期。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可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于各种引起胳膊抬起到一定程度疼痛的疾病,都可以在疼痛缓解期进行热敷。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温度可适当调整,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温度可稍低一点。

2.冷敷:

-在急性炎症期(如肩袖损伤急性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急性发作时),可以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将冰块敷在皮肤上,可使用毛巾包裹冰块。

3.理疗仪器治疗: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促进肩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对于各种肩部疼痛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但要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中频电疗:通过电流刺激肩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缓解胳膊抬起到一定程度疼痛有帮助,治疗时要注意电极片的放置位置和电流强度,根据患者年龄和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三)康复锻炼

1.肩袖损伤康复锻炼:

-在损伤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锻炼。早期可进行肩部钟摆运动,患者弯腰90°,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及画圈动作,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中期可进行外旋肌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外旋抗阻训练等,但要注意避免引起疼痛的角度。年龄较大的患者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加重损伤。

2.肩周炎康复锻炼:

-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每天进行3-4次,每次尽量提高高度。对于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爬墙的高度和速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钟摆运动:如前所述,也适用于肩周炎患者,在疼痛缓解期进行,有助于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康复锻炼:

-肩部拉伸锻炼:进行肩部的前后、左右拉伸动作,缓解肱二头肌的紧张。例如,双手交叉抱于脑后,进行肩部的后伸拉伸等,每次保持15-20秒,重复5-10次。不同年龄患者可根据自身柔韧性调整拉伸幅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儿童出现胳膊抬起到一定程度疼痛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外伤等因素有关。比如玩耍时肩部受伤导致的肩袖等组织损伤。在处理时,非药物干预是首选,如休息、简单的冷敷(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冻伤)、轻柔的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常轻度的活动,促进恢复)。严禁使用成人的一些可能不适合儿童的康复锻炼方法或药物。

(二)老年人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在进行非药物干预时,康复锻炼要更加温和、循序渐进。例如,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时间要根据老年人的体力和耐受情况调整,避免因锻炼过度导致疼痛加重。在物理治疗中,热敷温度要适中,避免老年人皮肤感觉不敏感而烫伤。同时,老年人若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处理肩部疼痛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在使用一些药物(虽然本文不涉及具体药物,但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或康复锻炼时要咨询医生。

(三)女性

1.女性在肩周炎等疾病的发生上相对男性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如肩周炎女性多见)。在康复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上,女性可能更注重美观等因素,但仍要坚持康复锻炼。在选择衣物等方面,要注意肩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病情。同时,女性在进行一些肩部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性,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肩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