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因素
(一)激素变化
怀孕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迅速升高。一般在怀孕6周左右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与hCG水平升高有关,约半数以上孕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其中头晕目眩也可能伴随出现,这是孕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多数孕妇在怀孕12周左右,hCG水平趋于稳定后,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二)血糖波动
孕妇在孕期新陈代谢加快,若进食不及时,容易出现低血糖。血糖过低时,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目眩,同时还可能伴有恶心想吐的感觉。比如孕妇长时间未进食早餐,或者活动量较大时,更易发生这种情况。另外,孕期食量增大但消耗也快,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也会影响血糖水平,引发上述症状。
(三)血压改变
怀孕中晚期,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增加,到怀孕32-34周时达到高峰,比非孕期增加30%-45%。同时,子宫增大也会压迫下腔静脉,影响静脉回流,部分孕妇可能出现血压轻度下降的情况,进而导致脑部供血相对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而恶心想吐可能是因为血压变化影响了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所致。
二、病理性因素
(一)贫血
孕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孕妇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铁元素,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贫血会使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导致大脑缺氧,出现头晕目眩,同时由于全身供氧不足,胃肠道也会缺血缺氧,引起恶心想吐。一般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等贫血相关指标异常。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孕妇会出现血压升高,同时伴有蛋白尿、水肿等表现。血压升高会导致脑血管痉挛,引起脑部供血异常,出现头晕目眩,还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想吐。这种情况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严重时会危及母儿生命。
(三)内耳疾病
如梅尼埃病,孕期由于身体机能变化,可能诱发内耳疾病发作。内耳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内耳病变会影响平衡感,导致头晕目眩,同时内耳病变还可能刺激前庭神经,引起恶心想吐。通过耳部相关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四)其他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是减退,都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加快,可能出现头晕目眩、恶心想吐;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减缓,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