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服方法
(一)煎汤内服
1.用法:将三七洗净后,切成薄片或打碎,取适量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煎煮。一般每次使用三七3-9克,可单独煎煮,也可与其他中药配伍煎煮。例如,与黄芪、当归等配伍可用于气血虚弱等病症的调理。其原理是通过水煎使三七中的有效成分溶出,便于人体吸收。从科学角度看,三七中的三七皂苷等成分在一定温度和时间的水煎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溶出,从而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均可采用煎汤内服的方式,但对于儿童,由于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且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应谨慎使用,若无专业医生指导,不建议儿童采用煎汤内服三七的方法。老年人若有相应适应证且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煎汤内服三七时,应告知医生自身的病史,因为三七可能会对血压、血糖等产生一定影响,需在医生综合评估下合理使用。
(二)研末吞服
1.用法:把三七晒干后研成极细的粉末。每次服用1-3克,可直接用温水送服,也可装入胶囊后吞服。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三七的有效成分,因为经过研末后,药物的表面积增大,人体吸收相对较快。科学研究表明,三七研末后其有效成分能够更迅速地被胃肠道吸收利用。例如,对于一些出血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研末吞服三七粉有一定的止血等作用,其粉末状态有利于有效成分快速发挥作用。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不建议采用研末吞服的方法,因为儿童吞咽能力和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容易出现呛咳等风险。孕妇应慎用研末吞服三七,因为三七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具体需在医生评估孕期情况后决定是否使用。对于有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的患者,研末吞服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剂量使用,并且服用时最好配合温水送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二、外用方法
(一)外敷
1.用法:将三七研成粉末后,用适量的酒或醋等调成糊状,然后敷于患处。例如,对于跌打损伤导致的局部肿痛,可将三七粉调糊后外敷在受伤部位。其原理是三七的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通过皮肤渗透,起到消肿止痛等作用。从科学角度看,三七中的成分可以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进入机体局部,对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等产生影响,促进损伤的修复。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皮肤娇嫩,在外敷时应特别谨慎,若要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刺激性小的介质调糊,并且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出现过敏等情况。老年人皮肤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在外敷时也需注意药物对皮肤的刺激,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外敷。对于皮肤有破损、溃疡等情况的患者,不宜直接将三七粉外敷,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应先对伤口进行处理后,再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是否使用外敷的方法。
(二)外用止血
1.用法:将三七研成粉末后直接撒布于出血伤口处,利用三七的止血作用来达到止血目的。例如,对于一些小的外伤出血,可将三七粉撒在伤口上,然后进行简单包扎。其止血机制是三七中的成分能够促进血小板的聚集等,从而发挥止血作用。科学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进而起到止血的效果。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在使用外用止血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儿童将粉末吸入等情况,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若出现出血情况,不能仅依靠外用三七粉止血,应及时就医,因为外用三七粉止血可能只是暂时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出血问题。并且在撒布三七粉时,要确保伤口清洁,若伤口污染严重,应先进行清创等处理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