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水肿的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导致双侧肾脏弥漫性病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水肿。
2.水钠潴留: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分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增加,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肾脏重吸收钠水增加,导致水钠潴留,出现水肿。
3.其他因素:急性肾小球肾炎还可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脏重吸收水分增加,加重水钠潴留,导致水肿。
此外,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通常是全身性的,可出现眼睑、颜面部、下肢等部位的水肿。严重的水肿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胸闷、气急等症状。
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治疗的关键是去除病因,积极治疗肾小球肾炎。同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减轻水肿:
1.休息: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减轻肾脏负担。
2.饮食: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
3.利尿剂:可使用利尿剂促进水钠排泄,减轻水肿。
4.抗感染:如有感染灶,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消退。如果水肿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