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链球菌感染史,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1.感染因素:
常见的感染为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如扁桃体炎、猩红热、脓疱疮等。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生和病变轻重并不完全一致。
其他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如肺炎支原体、乙型肝炎病毒、疟原虫等。
2.免疫反应:
感染后可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而致病,也可通过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而致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补体C3的下降,提示急性肾炎的发生与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有关。
3.其他因素:
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某些生物制品、汞、有机金及蜂蜇等,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进而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
持续性或反复性扁桃体炎患者,经扁桃体切除后,可部分或完全缓解病情。
综上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