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不同: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
慢性肾炎:确切病因尚不明确,起病即为慢性,可能与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的链球菌感染有关,部分患者起病隐匿,病因可能与免疫介导炎症、非免疫非炎症机制有关。
2.起病急缓不同: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起病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慢性肾炎:多数起病隐匿,病情迁延,病情进展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一般无急性起病过程。
3.治疗方法不同: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对症治疗,休息、低盐饮食,有感染灶时使用青霉素10~14天,对症利尿消肿,降血压等。
慢性肾炎: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包括积极控制高血压、减少尿蛋白、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等。
4.预后不同:
急性肾小球肾炎:绝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肾炎或遗留尿异常。
慢性肾炎:病情迁延,病变均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