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老有淤青是怎么回事

一、血管因素

1.血管性紫癜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由遗传因素致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皮肤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易因轻微外力出现反复淤青,多有家族遗传史。

-老年性紫癜:老年人皮肤老化,变薄且弹性下降,血管脆性增加,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受轻微外力即易破裂出血形成淤青。

二、血小板因素

1.血小板数量异常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机制异常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淤青),可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除淤青外,还可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系统症状、发热等。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数量增多但功能异常,易致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淤青,可伴血栓形成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等)。

2.血小板功能异常

-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因血小板膜糖蛋白缺乏致血小板不能正常聚集,出生后即现皮肤淤青、鼻出血等。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不全,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血小板功能,致出血倾向增加出现淤青。

三、凝血因子因素

1.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血友病A:因凝血因子Ⅷ缺乏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性多见,有家族遗传史,除关节、肌肉出血外,可出现皮肤淤青。

-血友病B:因凝血因子Ⅸ缺乏致,临床表现与血友病A类似但相对少见。

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肝脏疾病: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受损,可出现皮肤淤青、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维生素K缺乏:长期使用抗生素、胃肠道吸收障碍等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出现淤青。

四、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抗凝剂(华法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长期使用,若剂量不当可影响凝血功能,致皮肤淤青。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酗酒影响肝脏功能致凝血因子合成异常易出现淤青;长期缺乏维生素C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血管壁韧性下降易出现淤青。

3.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除淤青外,可伴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同时需排查是否有被忽视的外伤史。

-老年人:除老年性紫癜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因影响血管和神经致血管更易破裂出血出现淤青,且伤口愈合慢。

-女性:月经期间一般不会致频繁淤青,若出现需排查其他系统疾病;妊娠期女性需警惕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等特殊情况。

当身上老有淤青时,应及时就医,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