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龄因素相关原因
儿童时期:极为罕见冠脉钙化情况,若出现可能与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特殊遗传相关疾病有关,比如某些罕见的遗传性脂质代谢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体内脂质代谢异常,脂质沉积可能累及冠脉等血管,从而引发钙化,但这种情况发生率极低。
中老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发生生理性退变,内膜会有一些损伤等情况,同时,中老年人群往往存在一些基础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这些因素的累积效应更容易促使冠脉钙化发生。
二、性别因素相关原因
女性在绝经前:相对男性而言,雌激素对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冠脉钙化发生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冠脉钙化的发生率逐渐接近男性,这是因为雌激素缺乏后,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减弱,血管更容易出现损伤、脂质沉积等情况,进而促进钙化发生。
三、生活方式相关原因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食物,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过多的脂质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引发炎症反应等,促使血管内膜下脂质斑块形成,随着时间推移,斑块可能发生钙化,进而导致冠脉钙化。例如,长期大量进食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的人群,患冠脉钙化的风险相对较高。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导致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同时还会影响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等,加速血管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冠脉钙化的发生几率。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风险越高。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血脂容易升高,体重也可能增加,肥胖又是冠脉钙化的危险因素之一。缺乏运动还会使血管弹性下降,血液流速减慢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不利于血管健康,容易引发冠脉钙化。
四、病史相关原因
高血压: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内膜受损后更容易让脂质等成分沉积,同时高血压还会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促进血管粥样硬化及钙化过程。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冠脉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会导致多元醇途径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等,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炎症反应,而且高血糖环境下,脂质更容易氧化修饰,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等,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引发钙化,同时糖尿病还会影响血管的神经调节等,进一步加重冠脉钙化的发生发展。
高脂血症:本身就存在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它容易进入血管内膜下,被氧化修饰后引发一系列炎症等反应,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导致钙化,是冠脉钙化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