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假性近视眼

一、假性近视眼的定义

假性近视眼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时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的一种近视状态。它并非真正的眼球结构发生了改变,而是一种功能性近视。例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学生,就比较容易出现假性近视情况。

二、假性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儿童青少年若长期进行近距离的学习活动,如看书、写字时距离书本过近,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眼睛的调节负担加重。像小学生每天长时间写作业,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的近距离用眼状态,就容易引发假性近视。

2.用眼环境不佳: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才能看清物体,容易导致睫状肌疲劳,进而引发假性近视;而在过强的光线下用眼,也会刺激眼睛,影响正常的调节功能。

3.用眼时间过长:持续长时间的用眼会使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睫状肌一直处于收缩状态。例如有些孩子周末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假性近视的发生风险。

三、假性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正常。比如孩子可能在看远处的黑板时视物模糊,而看近处的书本时相对清晰。

2.眼部疲劳症状:会出现眼睛酸胀、疼痛、干涩、视物重影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眼部不适,但会表现出揉眼、频繁眨眼等行为;青少年可能会诉说眼睛疲劳、胀痛等。

四、假性近视眼的鉴别诊断

1.与真性近视眼鉴别

-散瞳验光检查:这是重要的鉴别方法。使用散瞳药物后,假性近视眼患者的睫状肌麻痹,晶状体恢复正常厚度,验光结果显示为正视或轻度远视;而真性近视眼患者散瞳验光后仍表现为近视。例如,对疑似假性近视的儿童进行散瞳验光,如果验光后近视度数消失或明显降低,多为假性近视;若近视度数依然存在,则考虑为真性近视。

2.与其他眼部疾病鉴别:一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等类似表现,如晶状体混浊、眼底病变等,但通过眼部详细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可以进行鉴别。比如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观察晶状体情况,眼底检查能查看视网膜、视神经等是否正常,从而排除其他眼部病变引起的视力问题。

五、假性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1.预防措施

-合理用眼

-控制用眼时间:对于儿童青少年,建议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可以远眺,让眼睛放松,缓解睫状肌的紧张。例如学校可以规定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到教室外活动、远眺。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教导孩子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与书桌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

-改善用眼环境:保证室内光线充足且均匀,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比如使用无频闪、照度适宜的台灯,并且台灯放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光线直射眼睛。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时孩子能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睛的屈光状态,预防假性近视。像周末可以带孩子到公园玩耍、奔跑,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

2.治疗方法

-睫状肌麻痹剂治疗:可以使用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等睫状肌麻痹剂来放松睫状肌。例如0.01%的阿托品滴眼液,通过松弛睫状肌,改善假性近视的状况。但使用这类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等,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使用需要谨慎考虑。

-视觉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视觉训练方法来锻炼眼睛的调节功能。比如进行眼肌运动训练,包括眼球上下左右转动、远近交替注视等训练,帮助放松睫状肌,改善视力。不过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

六、不同人群假性近视眼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

-特点: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假性近视相对更容易发生,但也相对更容易通过调整恢复。例如学龄前儿童如果有不良用眼习惯,就比较容易出现假性近视。

-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情况,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2小时;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保证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假性近视并及时干预。

2.青少年群体

-特点: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用眼时间长,假性近视如果不及时纠正,也有可能发展为真性近视。比如高中生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用眼,假性近视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注意事项:青少年自身要提高用眼健康意识,主动遵循合理用眼的要求,积极参与课间活动、眼保健操等。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注青少年的用眼情况,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用眼环境,如保证教室光线充足,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学习。

3.特殊用眼人群

-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人群:如果本身患有其他眼部疾病,如角膜炎、结膜炎等,更容易出现假性近视相关问题。这类人群在治疗眼部原发疾病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和合理用眼,避免因为眼部疾病和不良用眼相互影响,加重假性近视情况。例如患有结膜炎的孩子,除了积极治疗结膜炎外,还要注意不要因为眼睛不适而过度用眼或不注意用眼姿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