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治疗
隔离与休息:伤寒患者需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在休息过程中,要保证环境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温馨的休息环境,安抚其情绪,避免因烦躁不安影响休息。
饮食调整: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以维持机体代谢需求。例如,可适当提供米粥、面条、新鲜的蔬菜水果泥等。对于婴幼儿患者,要根据其年龄特点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
对症治疗
降温: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使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擦浴时间过长导致着凉。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需谨慎选择降温措施,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等特殊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密切监测患者水、电解质情况,根据病情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存在脱水的患者,要合理安排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补液更需精确计算,防止补液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后果。
病原治疗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常用的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等。但要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氟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因为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对于婴幼儿患者,更要谨慎选择抗菌药物,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药物。
伤寒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