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的区别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的区别如下:

1.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2.疱疹性咽颊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该病主要侵袭1~7岁儿童,潜伏期为2~4天。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一般发热2~4天后,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病程约1周。

3.治疗方法: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治疗方法相似,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于高热患儿,可给予退热药物;口腔疼痛明显者,可给予口腔局部麻醉药涂抹或漱口;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居家隔离,注意休息,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或出现并发症的患儿,需及时就医,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