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传播途径1.消化道传播:病毒可污染水源、食物等,儿童若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可经消化道感染。例如,被病毒污染的饮用水中含有肠道病毒,儿童摄入后病毒会在肠道内繁殖并引发感染。2.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易感人群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后可被感染。比如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近距离接触患者的儿童易通过呼吸道感染。3.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等可导致感染。例如,儿童与手足口病患者共用玩具、餐具,或直接接触患者的疱疹液,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易感人群及相关因素1.年龄因素: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肠道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婴幼儿由于自身防护意识差,且常接触地面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增加了感染几率。2.生活方式因素: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环境中的儿童,接触病毒的机会更多,感染风险较高。此外,不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3.免疫力因素:本身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肠道病毒并引发手足口病,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