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发冷、发热(体温常在39~40℃)。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结膜、咽部、鼻粘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腋下、胸背部可见条索点状出血点,类似搔抓样。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及恢复期等症状。
2.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间隔。
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
5.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需要注意的是,出血热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出血热,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和接触史。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在出血热流行地区,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鼠类及其排泄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