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能除体内湿气?

一、中药类

(一)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作用,可通过调节机体水液代谢来改善体内湿气重的状况,常用于脾虚湿盛等引起的相关病症。

(二)薏苡仁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本草纲目》载“薏苡仁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薏苡仁中含有的薏苡仁酯等成分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能帮助机体排出多余湿气,对于脾虚湿滞所致的水肿、泄泻等有一定调理作用。

(三)藿香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药品化义》提到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藿香具有化湿和中、解暑发表的功效,适用于湿浊中阻引起的脘腹痞闷、呕吐泄泻等湿气相关病症。

二、中成药类

(一)参苓白术散

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水湿运化,从而改善体内湿气重的状态,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因其脏腑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谨慎评估用药风险;孕妇使用前应咨询医生,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二)二妙丸

由苍术、黄柏组成,有清热燥湿的功效,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白带、阴囊湿痒等湿气相关病症,对于湿热类型的体内湿气重有一定调理作用,有基础疾病如肝肾疾病的患者使用时应遵医嘱,防止药物对原有疾病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