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如下:

1.原因:

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

肿瘤:肺癌、淋巴瘤、恶性肿瘤转移等可导致淋巴结肿大。

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导致淋巴结肿大。

其他:如结节病、木村病等也可导致淋巴结肿大。

2.症状:

肺部症状:可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

全身症状:可有发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可触及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

3.诊断: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发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结核菌素试验等,可协助诊断。

病理检查:如淋巴结活检、胸腔镜或纵隔镜下活检等,可明确诊断。

4.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等病因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止痛等。

放疗和化疗:适用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

手术治疗:如淋巴结活检、肿瘤切除术等。

5.预后:

预后取决于病因和治疗方法。

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经治疗后可痊愈。

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分期。

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预后取决于疾病的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