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静脉尿路造影

一、尿路结石静脉尿路造影的原理

静脉尿路造影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结构显影的检查方法。造影剂经静脉注入后,经肾小球滤过而排入肾小管,使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依次显影。对于尿路结石,可显示结石在尿路中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引起尿路梗阻等情况。

(一)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

儿童:儿童进行静脉尿路造影时,需严格控制造影剂剂量,因为儿童肾功能相对不完善,避免因造影剂使用不当加重肾脏负担。要确保患儿在检查前处于良好的hydration状态,以保证造影剂能顺利排泄,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哭闹导致造影剂注射不顺利或影响图像质量。

成人:成人一般能较好地耐受静脉尿路造影,但仍需关注其基础肾功能情况。若成人有肾功能不全,需谨慎评估造影剂使用的必要性和风险,必要时可能需要调整检查方案。

(二)对不同性别人群的影响

一般来说,性别对静脉尿路造影本身的影响不大,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考虑。例如,女性在月经期进行检查时,需注意可能存在的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解剖关系的干扰,但这并非是静脉尿路造影本身的性别特异性影响,而是整体检查时需要考虑的一般因素。

(三)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检查前需注意饮食,一般要求检查前禁食6-8小时,避免进食后胃肠道气体过多影响图像观察。检查前应适当饮水,以充盈膀胱,但对于有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脏或肾脏负担。

运动: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身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以免影响造影剂的分布和泌尿系统结构的显影。

(四)病史因素

肾功能不全:若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病史,进行静脉尿路造影时要格外谨慎。需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等肾功能指标,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并密切观察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等情况。

尿路梗阻:对于已有尿路梗阻的患者,进行静脉尿路造影时要考虑到梗阻可能影响造影剂的排泄,导致显影不佳。同时,要警惕在造影过程中因梗阻加重而引起的肾绞痛等并发症,需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

二、尿路结石静脉尿路造影的操作流程

1.检查前准备

-患者准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肾功能情况等。进行碘过敏试验,因为静脉尿路造影使用的造影剂含碘,有碘过敏风险的患者需提前处理。要求患者排空膀胱,检查前适当饮水以充盈肾盂、输尿管,但对于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饮水量。

-造影剂准备:选择合适的含碘造影剂,按患者体重等计算造影剂剂量。

2.造影剂注射:通过静脉穿刺,缓慢注射造影剂,注射速度一般为1-2ml/s,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

3.图像采集

-不同时相的拍摄:注射造影剂后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摄片,一般包括肾实质期、肾盂肾盏期、输尿管期和膀胱期。肾实质期通常在注射后1-2分钟拍摄,显示肾实质的强化情况;肾盂肾盏期在注射后7-15分钟拍摄,观察肾盂肾盏的形态;输尿管期在注射后15-30分钟拍摄,显示输尿管的情况;膀胱期在注射后30-60分钟拍摄,观察膀胱内情况。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对于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摄片时间间隔,以确保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结构。

三、尿路结石静脉尿路造影的图像表现及临床意义

1.结石的显示

-位置:能明确结石是位于肾盂、输尿管还是膀胱内。例如,肾盂内的结石表现为肾盂内的充盈缺损,输尿管内的结石则在相应输尿管走行部位显示充盈缺损,膀胱结石表现为膀胱内的充盈缺损。

-大小和形态:可大致判断结石的大小,如结石直径的估计等,还能观察结石的形态是圆形、椭圆形还是不规则形等。

2.尿路梗阻情况

-肾盂肾盏扩张:若存在尿路梗阻,梗阻以上部位的肾盂肾盏会出现扩张,表现为肾盂肾盏的体积增大,形态失常。例如,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梗阻,可导致梗阻上方的肾盂肾盏明显扩张,呈囊状改变。

-输尿管扩张:梗阻部位以上的输尿管会出现扩张,在造影图像上表现为输尿管管径增粗。

3.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选择治疗方案:根据静脉尿路造影显示的结石位置、大小、尿路梗阻情况等,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例如,对于肾盂内较大的结石且伴有明显肾盂积水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而对于输尿管中下段较小的结石,可先考虑保守治疗或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法。

-评估治疗效果:在治疗后可通过静脉尿路造影复查,观察结石是否已排出,尿路梗阻是否已解除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四、尿路结石静脉尿路造影的局限性

1.对小结石的漏诊:对于非常小的结石,尤其是直径小于2-3mm的结石,可能在造影图像上难以清晰显示,存在漏诊的可能。

2.受肠道气体干扰:胃肠道内的气体可能会影响泌尿系统结构的显影,尤其是肾盂、输尿管周围的肠道气体,可能会造成伪影,干扰对结石和尿路结构的观察。

3.对肾功能的影响:造影剂的使用可能会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害,虽然现代使用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定风险。

五、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

1.与超声检查比较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尿路结石的初步筛查方法。它能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内的结石,尤其是对肾盂、输尿管上段的结石较敏感,且可观察肾脏的形态、有无积水等情况。但超声检查受肠道气体、肥胖等因素影响较大,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由于肠道气体的干扰,显示效果可能不如静脉尿路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能更清晰地显示结石在整个尿路中的具体位置、与尿路结构的关系以及是否引起尿路梗阻等情况,但属于有创性检查(相对超声而言),有造影剂过敏、肾功能损害等风险。

2.与CT检查比较

-CT检查:CT检查对尿路结石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能清晰显示不同密度的结石,尤其是能发现较小的结石,且不受肠道气体干扰,能更准确地判断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有无尿路梗阻等情况。同时,CT平扫还能对结石进行初步的成分分析。但CT检查有辐射暴露风险,且费用相对较高。

-静脉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主要通过造影剂使泌尿系统结构显影来诊断结石,对于一些肾功能较差或不能耐受CT检查的患者可能是一种替代选择,但在显示结石细节和进行成分分析方面不如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