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免诱发因素
1.识别并规避过敏原:不同人群过敏原存在差异,儿童易对尘螨、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等)过敏,成人可能因接触化妆品、植物等致敏。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后,需严格避免再次接触,如定期清洁儿童床品以减少尘螨接触,成人避免使用可疑致敏化妆品。2.控制环境因素: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扫灰尘,调控室内温度(20~25℃)与湿度(40%~60%),降低尘螨等过敏原滋生风险。
二、皮肤护理
1.温和清洁:用32~36℃温水轻柔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洗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减少对皮肤屏障的破坏。2.充分保湿:选择含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温和保湿剂,根据皮肤干燥程度定时涂抹,儿童皮肤薄嫩,应选用专为儿童设计的无刺激保湿产品,每日可涂抹2~3次。
三、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轻度皮炎可选用弱效或中效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中重度或面部、褶皱部位皮炎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需遵医嘱按疗程使用。2.口服药物: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儿童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避免不恰当用药,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关注可能出现的嗜睡等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禁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需选择温和剂型,抗组胺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童剂量标准,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2.孕妇:用药需谨慎权衡,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外用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品种,病情严重时需经医生评估后谨慎用药。3.老年人:皮肤干燥明显,加强保湿护理,因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受影响,用药时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警惕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