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并规避过敏原
通过斑贴试验、变应原血清学检测等方法精准确定过敏原,如对食物过敏原(牛奶、鸡蛋等)过敏者需严格禁食相关食物;对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等)过敏者应改善居住环境,如定期清洁被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不同年龄人群过敏原分布有差异,儿童常见食物及尘螨过敏,老年人可能对真菌等过敏原敏感。
二、强化皮肤屏障护理
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洁面产品清洁皮肤,每日使用医学保湿剂(如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产品)维持皮肤水分,干燥季节需增加保湿频率,婴幼儿皮肤薄嫩,应选用专为儿童设计的低敏保湿产品,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退化,更需注重保湿以减少瘙痒等不适。
三、合理运用药物控制症状
1.抗组胺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可缓解过敏性皮炎引起的瘙痒等症状,如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等),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体重调整剂量并选择合适剂型。
2.外用药物:根据皮损状态选择外用药物,急性期无渗液时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弱效激素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有渗液时先使用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期可联合使用保湿剂与外用药物增强疗效,需注意儿童及孕妇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限制,避免长期大面积应用。
四、关注特殊人群管理
1.儿童患者:严格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如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的偏方,保湿护理需更轻柔,选择经儿科认证的低敏产品。
2.孕妇患者:用药需谨慎,抗组胺药等的使用应在医生评估后进行,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皮肤护理以基础保湿为主。
3.老年患者:因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产品,药物使用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根据肝肾功能调整用药方案。
五、综合管理与长期监控
过敏性皮炎需长期管理,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风险,不同年龄人群生活方式调整重点不同,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皮肤健康发育,老年人需注重身心调节维持机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