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蛋白偏低怎么补

一、饮食调整补充总蛋白

(一)优质蛋白质食物摄入

1.动物源性优质蛋白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动物源性优质蛋白都是补充总蛋白的良好来源。例如,成年人可以多吃瘦肉,像牛肉、猪肉等,每100克瘦肉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一般在20克左右。对于儿童,可选择鸡蛋,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极佳来源,一个鸡蛋约含6-7克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老年人也适合食用鱼类,如鲈鱼,每100克鲈鱼含蛋白质约18克左右,而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适合老年人补充蛋白质且不会增加过多心血管负担。

-牛奶也是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正常人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可补充约10-17克蛋白质。对于有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还能改善肠道菌群,有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植物源性优质蛋白

-豆类及其制品是植物源性优质蛋白的代表。大豆是优质植物蛋白的来源,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质约36克左右。可以将大豆制成豆浆,成年人每天饮用300-500毫升豆浆,能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也可以食用豆腐,每100克北豆腐含蛋白质约8克左右,南豆腐约含蛋白质7克左右。对于素食者或无法大量摄入动物蛋白的人群,豆类及其制品是重要的蛋白质补充途径。不同年龄的素食者都可以通过合理搭配豆类及其制品来满足蛋白质需求,儿童可以将豆腐制作成软嫩的豆腐脑等形式食用,老年人则可以将豆制品与其他食材搭配烹饪,如豆腐炖白菜等,既美味又能补充蛋白质。

二、针对特殊人群的补充建议

(一)儿童

1.饮食方面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且对营养的均衡性要求严格。除了保证上述常见食物的摄入外,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可以通过制作可爱造型的食物来吸引儿童进食,如将鸡蛋做成卡通形状的蛋羹,增加儿童对蛋白质食物的接受度。同时,要注意控制零食的摄入,因为很多零食营养价值低,会影响儿童对正餐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取。

2.特殊情况

-如果儿童是因为疾病导致总蛋白偏低,比如患有某些消耗性疾病,在饮食调整的基础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例如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在蛋白质摄入方面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适当调整,一般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但又要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供应,这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

(二)老年人

1.饮食方面

-老年人消化功能有所减退,在选择蛋白质食物时要考虑其易消化性。可以将肉类烹饪得更软烂,如炖煮牛肉、猪肉等,使其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对于豆类制品,也可以选择加工更精细的豆制品,如豆腐脑等。同时,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少食多餐,保证每餐都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2.特殊情况

-老年人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这时候对蛋白质的摄入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根据肾功能的具体情况,在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补充必需氨基酸等。这就需要老年人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密切监测肾功能和总蛋白水平的变化。

三、医学干预补充总蛋白(若饮食补充不足时)

(一)静脉输注白蛋白

1.适用情况

-当总蛋白严重偏低,如因大量失血、严重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导致总蛋白极度降低,出现明显的低蛋白血症相关症状,如严重水肿等情况时,可能需要静脉输注白蛋白来快速补充总蛋白。例如,对于因肾病综合征导致大量蛋白尿,进而总蛋白极低并出现全身严重水肿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能需要短期静脉输注白蛋白来缓解水肿等症状。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在输注白蛋白时要密切监测心功能,因为白蛋白输注可能会增加血容量,老年人心功能较差时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静脉输注白蛋白来补充总蛋白,除非是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低蛋白血症情况,且需要在严格的儿科医疗监护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