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b超能查出什么

一、肾脏形态结构

1.肾脏大小

-正常肾脏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4cm。通过B超可以测量肾脏的长、宽、厚径线,若径线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脏存在病变,如肾积水时肾脏可能会增大,而慢性肾衰竭晚期可能出现肾脏缩小。年龄因素会影响肾脏大小,儿童的肾脏相对较成人小,但有其相应的正常范围,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生活方式对肾脏大小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能间接影响肾脏大小;有肾脏病史的患者,其肾脏大小变化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动态监测。

2.肾脏形态

-B超可观察肾脏的外形是否规则。正常肾脏外形呈蚕豆形,表面光滑。如果肾脏外形不规则,出现凹凸不平,可能见于多囊肾、肾肿瘤等疾病。对于儿童,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可能导致肾脏形态异常;女性在妊娠期肾脏可能会有一定生理性变化,但形态仍应基本规则;长期吸烟者可能因肺部疾病间接影响肾脏血流,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肾脏形态改变,不过有肾脏基础疾病的吸烟者,肾脏形态异常的风险可能增加;有肾脏肿瘤病史的患者,需密切观察肾脏形态变化。

二、肾脏实质回声

1.正常实质回声

-正常肾脏实质回声均匀,低于肝脏和脾脏的回声。年龄较小的儿童肾脏实质回声相对成人稍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健康的生活方式下肾脏实质回声保持均匀;无肾脏疾病史的人群肾脏实质回声正常。

2.异常实质回声

-如果肾脏实质回声增强,可能提示肾脏存在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时可能出现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肾脏实质回声改变;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引起肾脏实质回声异常;有肾脏感染病史的患者,炎症可能导致肾脏实质回声变化,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诊断。

三、肾脏集合系统

1.集合系统分离

-B超可检测肾脏集合系统是否分离。正常情况下集合系统无分离或分离宽度小于1cm。当集合系统分离超过1cm时,提示可能存在肾积水。肾积水的原因有多种,如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等。儿童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等疾病可能导致肾积水;女性在月经期一般不影响肾脏集合系统分离的检测,但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可能出现集合系统分离;长期久坐的生活方式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集合系统分离,但久坐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间接影响;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集合系统分离。

2.集合系统内异常回声

-集合系统内如果出现异常回声,可能提示有结石、肿瘤等病变。例如,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多提示结石。不同年龄人群的集合系统内异常回声意义有所不同,儿童的结石可能与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有关;女性的结石可能与内分泌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与结石形成的一般因素相关;有高钙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在集合系统内出现异常回声;有肾脏结石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集合系统内异常回声的可能性增加。

四、肾脏血管情况

1.肾动脉

-B超可以观察肾动脉的血流情况,通过测量肾动脉的血流速度等指标,判断肾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等病变。年龄增长可能导致肾动脉弹性变化,影响血流情况;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肾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可能影响肾动脉血流;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肾动脉血管病变;有肾脏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密切观察肾动脉情况。

2.肾静脉

-B超可检测肾静脉是否有扩张、血栓等情况。肾静脉扩张可能见于下腔静脉受压等情况,肾静脉血栓则会影响肾脏的血液回流。儿童先天性肾静脉异常可能导致相关病变;女性在盆腔疾病等情况下可能影响肾静脉回流;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肾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血液高凝状态疾病史的患者,肾静脉血栓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