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判断孩子有自闭症

观察社交互动方面的表现

孩子在社交互动上可能存在明显异常。比如在婴儿期,对他人的呼唤缺少应答,眼神交流少,当别人逗弄时没有相应的情感回应。随着年龄增长,在幼儿期仍不能主动与同伴玩耍,不会分享感兴趣的事物,缺乏社交性的微笑等。例如正常孩子会在看到熟悉的人时主动微笑示意,而自闭症孩子可能没有这样的反应。

关注语言发展情况

语言发展落后是自闭症常见表现。部分孩子可能在12月龄时还不会咿呀学语,18月龄时不会说单字,24月龄时不会说简单的短语等。有些孩子虽然有语言能力,但语言运用异常,比如重复别人的话(echolalia现象),语言内容与当时情境不匹配,或者使用怪异的语言形式等。比如正常孩子2岁左右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而自闭症孩子可能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上明显滞后或异常。

留意行为模式的异常

自闭症孩子往往有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对物品的固定部分特别关注,如只玩玩具的某个特定部位。还可能出现对环境变化的过度反应,比如对日常物品摆放位置的微小改变就会极度不安,坚持遵循固定的生活routine,不容许有任何变动。例如正常孩子对环境变化可能有一定的适应性,而自闭症孩子会因为一点小的变动就大哭大闹等。

借助专业评估工具

专业的医生会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来辅助判断。比如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通过对孩子的社交行为、语言发展、感知觉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得分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以及自闭症的严重程度。还有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等,这些评估工具能从多维度科学地评估孩子的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温馨提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上述方面存在明显异于同龄孩子的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诊断。因为自闭症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年龄越小干预效果往往越好。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家长都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发展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延误最佳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