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社交互动方面的表现
宝宝在社交互动上的异常往往是自闭症的重要判断依据之一。首先看目光对视情况,正常宝宝在3-6个月时就会对亲人的脸有较好的目光对视,而自闭症宝宝可能在这个阶段就表现出目光回避,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其次是表情互动,正常宝宝会通过面部表情来回应他人的情绪,比如看到亲人会有开心的表情反馈,但自闭症宝宝可能缺乏这种表情上的互动,对他人的情绪变化反应冷淡。另外,在社交行为上,正常宝宝1岁左右会对父母的呼唤有回应,会跟随大人的指示做出简单动作,而自闭症宝宝可能对呼唤没有反应,不关注周围人的存在,很少主动去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如不会拉着大人去看自己喜欢的玩具等。
留意语言发展情况
语言发展是判断自闭症的关键指标。正常宝宝在12个月左右会说简单的字词,18个月左右能说出10个以上有意义的词汇。而自闭症宝宝可能语言发育迟缓,到了相应月龄还不会说话,或者说话后语言发展停滞不前。还有语言使用方面的异常,正常宝宝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比如用“我要喝水”来表达口渴,但自闭症宝宝可能会出现刻板重复的语言,只是机械地重复他人说过的话,而不是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也可能不会使用代词,如分不清“你”和“我”。
关注行为模式的特点
自闭症宝宝往往有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例如,会出现重复性的动作,像不停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动作会持续较长时间,很难被打断。还有对环境变化的过度敏感,正常宝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好,但自闭症宝宝可能对生活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非常抗拒,比如家具的摆放位置改变、日常的生活流程有变动等,都会让他们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另外,可能存在对特定物品的过度依恋,总是抱着某一个特定的物品,如特定的玩具、毛巾等,并且坚持按照固定的方式去使用这些物品。
考量兴趣范围的狭窄程度
正常宝宝的兴趣范围比较广泛,会对多种事物产生兴趣。而自闭症宝宝的兴趣范围往往非常狭窄,只专注于某一种特定的事物或活动。比如只对某个特定的玩具车型号感兴趣,反复地玩这个车型,对其他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活动却缺乏兴趣。而且在对感兴趣的事物的关注方式上也与众不同,可能只关注事物的某个细节部分,而忽略整体,比如只盯着玩具的某个小零件看,而不关注整个玩具的外观和功能等。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在上述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异于同龄正常儿童的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由专业的医生通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来确定宝宝是否患有自闭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以便能尽早明确宝宝的状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的诊断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能仅凭一两个表现就轻易下结论,要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科学、严谨的判断。对于有家族自闭症病史等高危因素的宝宝,更要密切观察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为宝宝的康复争取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