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成因及相关科学依据
(一)甲癣
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甲板或甲床引发,真菌在指甲内增殖破坏甲组织,可导致指甲出现凹陷、变色、增厚等改变。研究表明,皮肤癣菌感染是引起指甲凹陷常见的感染性因素,通过真菌镜检及培养可明确病原体。
(二)营养不良
体内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B族)、微量元素(如锌、铁)等营养物质时,指甲的正常生长代谢受影响,可出现凹陷等形态改变。例如,维生素A参与上皮组织的正常分化,缺乏时指甲易出现异常;锌元素对指甲角质蛋白的合成有重要作用,缺乏会影响指甲健康。
(三)外伤
指甲受到挤压、碰撞、过度修剪等外伤后,甲床或甲板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局部可出现凹陷。有明确外伤史的患者,其指甲凹陷多与外伤导致的甲母质损伤相关,甲母质是指甲生长的“源头”,损伤后影响指甲正常生长形态。
(四)皮肤病累及
某些皮肤病可累及指甲,如银屑病,当银屑病累及甲部时,甲板可出现凹坑、顶针样改变等。这是因为皮肤病引发的炎症反应波及指甲,干扰了指甲的正常生长过程。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指甲出现凹陷时,需留意是否有外伤史,如玩耍时的磕碰等;同时关注饮食情况,儿童挑食、偏食易导致营养不良,应鼓励其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儿童可能存在咬甲等不良习惯,需引导纠正,避免加重指甲损伤。
(二)孕妇
孕妇对营养需求增加,若出现指甲凹陷需警惕营养不良,应合理调整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如新鲜蔬果)、矿物质(如坚果、瘦肉等富含锌、铁)的摄入,以满足自身及胎儿的营养需求。同时,孕期需注意避免外伤,保护指甲。
(三)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因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易出现营养不良性指甲凹陷。此外,老年人指甲生长缓慢,外伤后恢复相对较慢,需注意避免再次受伤,若指甲凹陷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三、就医及处理原则
当发现指甲盖有凹进去的小洞时,若凹陷情况持续不改善或伴有指甲变色、增厚、疼痛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真菌检测、营养指标检测等)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甲癣需抗真菌治疗;营养不良者需调整饮食或补充相应营养素;外伤导致者需避免进一步损伤并观察恢复情况;皮肤病累及者则需针对原发皮肤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