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幽门梗阻低氯

一、定义与病理生理机制

瘢痕性幽门梗阻低氯是由于幽门部位的瘢痕导致幽门梗阻,进而引起胃酸分泌相关失衡出现低氯状态。幽门梗阻时,胃内容物排出受阻,大量胃酸丢失,胃酸中的氯离子随之丢失,从而引发低氯血症。在病理上,幽门瘢痕形成使幽门管狭窄或闭锁,胃排空障碍,胃酸积聚在胃内,当通过呕吐等方式丢失胃酸后,就会出现低氯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幽门肥厚等原因导致瘢痕性幽门梗阻,而成人多因消化性溃疡瘢痕等引起。女性和男性在发病机制上无本质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基础疾病不同而有不同的原发疾病概率,比如女性可能因某些妇科手术相关粘连等较少见原因导致,但总体主要还是原发疾病导致幽门瘢痕形成。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常见诱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溃疡进而形成瘢痕导致幽门梗阻。

二、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1.呕吐:是最突出的症状,呕吐量大,多为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这是因为幽门梗阻,胃内食物无法顺利排入肠道,长时间积聚后呕吐排出。不同年龄患者呕吐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因呕吐频繁出现脱水等表现,而成人相对能耐受一段时间。

2.上腹部膨隆:由于胃内大量潴留食物,患者上腹部可见胃型,可摸到蠕动波,这是胃蠕动试图将食物通过狭窄幽门的表现。

(二)低氯相关表现

1.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低氯可导致碱中毒相关表现,如患者出现手足抽搐、烦躁不安等。因为低氯会影响体内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低氯碱中毒时更易出现抽搐等严重表现,需要密切关注。

三、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扩张,钡剂通过幽门受阻,能清晰显示幽门瘢痕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注意钡剂用量和操作的安全性,儿童要严格控制钡剂剂量。

2.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幽门部瘢痕情况,明确梗阻原因和程度。对于儿童,胃镜检查需在麻醉等安全保障下进行。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可发现碱中毒表现,血pH值升高,碳酸氢根离子升高。同时检测氯离子浓度,明确低氯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氯离子范围不同,儿童有其特定的正常氯离子参考值范围。

2.电解质检查:精确测定血清氯浓度,明确低氯血症的程度,根据氯离子浓度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

(一)基础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患者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生理盐水、氯化钾等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儿童在补充电解质时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过量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

2.胃肠减压:通过胃管抽出胃内潴留物,减轻胃黏膜水肿,缓解幽门梗阻症状。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粗细的胃管,操作要轻柔。

(二)手术治疗

1.幽门瘢痕解除手术:如幽门成形术等,解除幽门瘢痕狭窄,恢复幽门通畅。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儿童和成人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有一定差异,儿童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检查方面: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儿童对辐射更敏感,尽量采用对儿童损伤小的检查方法。胃镜检查需在专业麻醉团队保障下进行,确保检查安全。

2.治疗方面:补液时严格按照儿童体重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避免补液过快导致心肺负担过重。手术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二)成人

1.术前评估:要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包括心肺功能等,因为成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等,会影响手术耐受性。

2.术后护理:关注成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同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