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肝的本质与遗传的区别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并非遗传性疾病。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基因传递将特征从亲代传给子代,而乙肝是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其致病根源是病毒入侵,与基因遗传机制无关。
二、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机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接触到母体含有HBV的血液、羊水等,从而感染乙肝病毒;此外,产后亲密接触等也可能造成母婴传播。
2.母婴阻断措施: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可使90%以上的新生儿避免感染乙肝病毒。
三、育龄期乙肝患者的生育建议
1.孕前咨询与评估:准备生育的乙肝患者应进行孕前咨询,医生会评估患者的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指标。若病毒载量高,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2.孕期监测与管理:孕期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等,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孕期管理方案,保障孕妇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
四、特殊人群(育龄期乙肝女性)的温馨提示
育龄期乙肝女性要充分认识乙肝母婴传播的可预防性,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母婴阻断措施。同时,自身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等,以维持良好的肝脏功能状态,为孕育健康宝宝创造有利条件。此外,产后要按照规范为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并定期带婴儿检测乙肝标志物,及时了解婴儿是否感染乙肝及免疫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