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不属于遗传性疾病,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的传播途径及母婴传播情况
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重要的传播方式,若母亲为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在孕期、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例如,母亲为乙肝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或小三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时,存在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母婴阻断措施及效果
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几率。具体如下:
孕期干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孕期需监测乙肝病毒载量,若病毒载量高,可在医生评估下于妊娠28-32周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宫内传播风险。
新生儿阻断: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12小时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经规范阻断后,婴儿感染乙肝的几率可降至5%以下。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乙肝女性:计划怀孕前应咨询感染科及产科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合理孕期管理方案,遵循医嘱进行阻断措施。
已感染乙肝的母亲:产后避免母乳喂养时乳头皲裂导致婴儿接触母亲血液或体液而感染,可选择人工喂养。同时,家庭成员应检测乙肝五项,无抗体者需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密切接触中可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