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肝的本质属性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并非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等病理过程,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
二、乙肝的传播途径及母婴传播情况
(一)传播途径类型
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和性传播进行传播。
(二)母婴传播细节
1.宫内传播:胎儿在宫内通过胎盘受HBV感染的概率约为5%-10%,但相对产时传播概率较低。
2.产时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等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此阶段感染概率相对较高。
3.产后传播:主要通过母乳喂养及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不过通过规范实施母婴阻断措施(如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大幅降低产后传播风险。
三、父婴传播及概率
父婴传播乙肝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也有相关研究提示存在父婴传播的可能,不过其几率远低于母婴传播。
四、针对不同人群的温馨提示
(一)备孕的乙肝患者
女性乙肝患者备孕时,需进行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男性乙肝患者备孕时,一般对胎儿遗传影响较小,但若自身病毒载量高,需咨询医生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二)孕期乙肝女性
孕期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等指标,依据病情在医生评估下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病毒阻断治疗,同时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按规定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
(三)有乙肝家族史人群
这类人群需关注自身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定期开展乙肝五项、肝功能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未感染且无保护性抗体者需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