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期糖耐量检查的目的
孕期进行糖耐量检查主要是为了筛查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孕妇感染、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风险,还可能导致胎儿过大、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通过糖耐量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干预。
二、检查时间
一般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孕期糖耐量检查。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相对稳定,此时进行检查能够较好地反映孕妇的糖代谢情况。
三、检查方法
1.空腹状态准备: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可以正常饮水。
2.口服葡萄糖溶液:抽取空腹血后,在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
3.分别抽取血糖:服用葡萄糖水后1小时、2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水平。
四、正常参考值及意义
1.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9-5.1mmol/L。空腹血糖反映孕妇基础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提示孕妇存在糖代谢异常的基础问题。
2.服糖后1小时血糖:正常参考值一般不超过10.0mmol/L。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孕妇进食葡萄糖后短时间内的血糖升高情况。
3.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参考值一般不超过8.5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是判断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和(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五、不同结果的处理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1.正常结果:孕妇在后续孕期需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维持良好的糖代谢状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自身和胎儿的情况。
2.异常结果(妊娠期糖尿病)
-对孕妇的影响: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根据血糖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同时控制血糖。同时,需要适当运动,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部分孕妇可能还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对胎儿的影响:如果妊娠期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胎儿可能面临多种不良后果。胎儿过大可能导致难产、产伤等;胎儿在宫内可能处于高血糖环境,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形成巨大儿,还可能引起胎儿窘迫等情况。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糖代谢情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肥胖孕妇:肥胖孕妇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潜在风险,在进行糖耐量检查时更要严格遵循检查要求。在饮食控制方面,需要在保证胎儿营养的前提下,更加严格地控制热量摄入,选择低热量、高营养密度的食物。运动方面,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水中运动等相对低冲击的运动,以帮助控制血糖。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除了按照常规进行糖耐量检查外,在孕期要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和血糖变化,定期监测血糖。一旦发现糖代谢异常,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因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糖代谢异常对胎儿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3.既往有不良妊娠结局(如胎儿过大、不明原因流产等)的孕妇:这类孕妇在孕期进行糖耐量检查时要格外重视,因为既往不良妊娠结局可能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如果检查发现糖代谢异常,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监测,以降低再次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