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前准备
1.患者准备
-一般情况:患者需空腹4-6小时以上,以避免检查时发生呕吐误吸。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陪同下做好心理安抚,成人则需告知检查目的、过程及可能的不适,取得患者配合。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支气管镜检查史、心肺疾病史(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等)、出血倾向等。若患者有心脏病史,需评估心功能情况,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有出血倾向者需进一步检查凝血功能等。
-药物停用:告知患者停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一般需提前1周左右停用,但具体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判断。
-麻醉准备:通常会进行局部麻醉,需询问患者是否有局麻药过敏史。对于儿童患者,若采用表面麻醉可能需要更谨慎操作,避免误吸等情况。
2.器械准备:准备好支气管镜设备,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准备好相关的活检钳、细胞刷等附件。
二、检查过程
1.体位:患者一般取仰卧位,颈部稍垫高,使喉部与气管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儿童患者可能需要由医护人员固定体位,确保安全稳定。
2.麻醉给药:通过喷雾、滴入等方式进行局部麻醉,成人常用2%-4%利多卡因喷雾咽喉部,儿童可能根据体重等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3.镜检插入:将支气管镜经鼻腔或口腔插入,经咽喉部进入气管、支气管。在插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4.检查观察:进入气管、支气管后,观察气管、支气管的黏膜情况、有无新生物、狭窄、异物等病变。可通过支气管镜的活检孔进行活检、刷检、灌洗等操作,获取病变组织或分泌物等进行进一步检查。
三、检查后护理
1.患者观察
-生命体征:检查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儿童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需更频繁监测。一般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连续观察2-4小时。
-呼吸道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咯血、呼吸困难等情况。若有咯血,需记录咯血的量、颜色等;若出现呼吸困难,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等。
2.饮食护理:检查后禁食2小时,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儿童患者需防止误吸,进食时要缓慢,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3.并发症处理:若出现气胸等并发症,需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儿童患者,气胸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密切观察胸部体征等。如发生气胸,少量气胸可保守观察,大量气胸则需进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