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宝宝缺氧是指宝宝在宫内发育阶段或出生后,机体获取氧气不足,致使组织细胞有氧代谢出现障碍的病理状态。
二、常见原因
(一)宫内因素
胎盘是胎儿获取氧气和营养的重要结构,若胎盘功能不全(如胎盘早剥、胎盘老化等),会影响氧气传输;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通道,脐带绕颈、打结、脱垂等情况可阻碍氧气输送至胎儿;孕妇自身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贫血等,也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二)分娩过程因素
产程过长、难产、使用助产工具不当等,可能使宝宝在分娩过程中短暂性缺氧;胎儿胎位异常等也增加缺氧风险。
(三)出生后因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会直接影响宝宝的呼吸功能或心脏供血供氧能力,引发缺氧;环境中氧气含量过低等也可能导致宝宝缺氧。
三、临床表现
(一)胎儿缺氧表现
胎动出现异常,初期可能表现为胎动过频,随后逐渐减弱且次数减少;胎心监护可显示胎心异常(如胎心过快或过慢)。
(二)新生儿缺氧表现
皮肤呈现青紫或苍白状态;呼吸节律异常,出现呼吸急促、缓慢或暂停等情况;肌张力异常,可能表现为软弱无力或过度兴奋。
四、危害
长期缺氧会对宝宝重要脏器功能产生影响,如影响脑部发育可导致智力发育障碍;影响心肺功能会造成心肺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五、处理原则
及时带宝宝就医,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处理。若为宫内缺氧需评估胎儿状况,必要时采取剖宫产等措施;新生儿缺氧需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提示
早产儿、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宝宝,更易发生缺氧。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呼吸、肤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送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自行盲目处理,以保障宝宝健康,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重视此类特殊宝宝的缺氧防范与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