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风湿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舞蹈病等。

发热:通常是风湿热的首发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呈弛张热、不规则热或持续低热,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

关节炎:典型的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为主,局部可出现红肿、灼热、疼痛和活动受限。关节炎通常在发热后1-2周出现,可持续2-3个月。

心脏炎:是风湿热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可导致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的心脏炎可能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引起心脏杂音和心力衰竭。

皮下结节:多出现在肘、腕、膝、踝等关节伸侧的皮下,直径为数毫米至数厘米,质地较硬,无压痛,呈环形或半圆形,与皮肤无粘连。皮下结节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后自行消退。

环形红斑:为环形或半环形边界清晰的淡红色斑疹,大小不一,中心苍白,出现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呈一过性,可反复出现。

舞蹈病:常发生于5-12岁儿童,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如挤眉弄眼、撅嘴、耸肩、手指舞动等,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上述症状并非同时出现,且部分患者可能仅有低热、关节痛等不典型症状。诊断风湿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链球菌感染的证据等综合判断。

治疗风湿热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休息:在疾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抗生素:应用抗生素清除链球菌感染,如青霉素。

抗风湿治疗:使用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或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和疼痛。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心脏炎患者需使用利尿剂、强心药等。

此外,预防风湿热的关键是预防链球菌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加强锻炼等,有助于减少链球菌感染的机会。对于曾经患有风湿热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病变。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在链球菌感染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对于有风湿热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