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社交互动方面的表现
眼神交流:自闭症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往往就可能出现眼神交流少的情况。正常孩子3-6个月大时通常会对亲人的面容有较好的注视和回应,而自闭症儿童可能较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或者在被注视时回避目光。例如,当家长与孩子面对面交流时,自闭症儿童可能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专注地看着家长的眼睛。
对他人的反应:正常儿童在看到熟悉的人时会有积极的反应,如微笑、挥手等。但自闭症儿童可能对他人的存在缺乏关注,当别人叫他们名字时可能没有反应,或者反应很迟钝。比如,在集体环境中,其他孩子会对周围人的呼喊有回应,而自闭症儿童可能充耳不闻。
关注语言发展情况
语言出现延迟: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会有语言发展迟缓的现象。正常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简单的字词,2岁左右能说短语等。而自闭症儿童可能到了相应年龄还不会说话,或者说话比正常儿童晚很多。例如,2-3岁的正常孩子已经能表达简单的需求和描述简单的事情,而自闭症儿童可能还只会咿呀学语,或者只能发出简单的单音,不会组合成有意义的话语。
语言运用异常:即使自闭症儿童有语言能力,也可能存在语言运用异常的情况。比如语言刻板重复,经常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者自己之前说过的话,而不是根据情境进行正常的交流。或者语言缺乏情景性,不能根据不同的场景使用合适的语言。例如,在看到玩具熊时,正常孩子可能会说“可爱的小熊”,而自闭症儿童可能会机械地重复“小熊、小熊”,没有结合当时的情景进行自然的表达。
留意行为模式特点
刻板重复的行为:自闭症儿童常常有刻板重复的行为表现。例如,反复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是无目的的,并且会持续进行。有些孩子还会坚持固定的生活routines,如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吃相同的食物等,如果生活routines被打破,就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比如,一个自闭症儿童每天上学必须走从家到学校的特定路线,如果某天路线有变化,他可能会大哭大闹,表现出强烈的不安。
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他们对环境中的微小变化也可能非常敏感。正常孩子可能对一些环境变化适应较好,但自闭症儿童可能会因为一些细微的改变而出现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例如,教室的布置稍微调整了一下桌椅的位置,正常孩子可能不会太在意,但自闭症儿童可能会因此而感到烦躁,进而影响学习和活动。
进行专业评估
专业量表评估:临床上有一些标准化的量表可以用于评估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例如,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该量表从社交行为、语言能力、情感反应等多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评分,通过专业人员对孩子的观察和与家长的交流来完成评分,根据得分可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自闭症倾向。
医生综合诊断:儿科医生或儿童心理医生会综合孩子的上述表现、发育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他们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胎动情况、出生时的情况等,还会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听力障碍、智力低下等其他发育障碍性疾病,最终做出是否患有自闭症的诊断。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发现孩子在上述方面存在明显异于同龄正常儿童的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因为自闭症的早期干预对孩子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年龄越小干预效果往往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