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退烧方法之物理降温
冷敷
适用人群及原理: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通过利用低温传导热量,降低人体局部温度。可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拧干,敷在额头部位,每5-10分钟更换一次。对于婴幼儿,需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低,避免过冷刺激引起不适。研究表明,局部冷敷能使体表温度降低,从而帮助身体散热。
擦拭身体
适用人群及操作:适合能配合的人群,一般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要注意室内温度,避免患者着凉。对于儿童,要轻柔操作,且注意保暖。温水擦浴可促进体表血液循环,加速散热过程,有临床观察发现,正确的温水擦浴能有效降低体温。
中医穴位推拿退烧
常用穴位及操作
开天门:位于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术者用两手拇指交替从婴儿两眉中间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适用于各年龄段发热患者,能起到疏风解表、开窍醒神的作用;
推坎宫: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约推30-50次,对缓解发热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段操作力度可适当调整,儿童要轻柔;
揉太阳:位于眉后凹陷处,用拇指或中指揉按,约揉1-3分钟,各年龄段均可操作,能起到疏风清热的效果。有中医推拿相关研究显示,正确的穴位推拿能调节人体气血流通,辅助降低体温。
中药内服退烧
常见退热方剂及适用情况
银翘散: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发热,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等,对于成人因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有一定疗效,但儿童使用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儿童的体重、病情等调整用药;
麻黄汤: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发热,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等,成人可在医生辨证后使用,儿童一般不首选麻黄汤退热,因其药物组成和药性对于儿童相对较峻烈,需谨慎;
白虎汤:适用于气分热盛之高热,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成人在符合辨证情况时可使用,儿童使用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剂量,由专业中医师根据儿童具体病情判断是否适用。中药内服退烧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的人群适用的方剂不同,必须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