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症状表现
1.疼痛程度:骨折导致的疼痛通常较为剧烈,且可能持续加重,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而单纯脚扭伤引起的疼痛相对较轻,在适当休息、制动后疼痛会逐渐减轻。例如,严重骨折时患者往往难以站立或行走,而单纯扭伤可能还能勉强着地。
2.肿胀情况:骨折引起的肿胀可能更为明显,范围可能较大,除了受伤部位肿胀外,还可能向周围组织蔓延;单纯脚扭伤的肿胀相对局限且程度相对较轻。比如骨折时脚部肿胀可能会波及脚踝上方甚至小腿,而扭伤时肿胀主要集中在扭伤的局部区域。
3.畸形表现:如果存在骨折,可能会出现脚部的畸形,比如外观上看到脚部的形状与正常脚不同,出现异常的弯曲、缩短等情况;单纯脚扭伤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畸形。
二、进行体格检查
1.压痛部位:骨折时在骨折处有明显的压痛,而且可能会触及骨擦感或异常活动;单纯脚扭伤主要是在扭伤的韧带等软组织部位有压痛,一般不会有骨擦感和异常活动。骨擦感是骨折端相互摩擦产生的感觉,异常活动是指在本来不应活动的部位出现了活动。
2.关节活动度:骨折患者脚部的关节活动可能会受到明显限制,且活动时会引起剧烈疼痛;单纯脚扭伤时关节虽然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但相对骨折来说没有那么严重,且活动受限主要是由于疼痛和软组织损伤导致,而不是骨折断端的影响。
三、借助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是初步判断脚扭伤是否有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的形态,如果有骨折能够发现骨折线等情况。对于大多数的骨折,尤其是常见的脚部骨折,如跖骨骨折、腓骨远端骨折等,X线检查能够明确诊断。一般在受伤后应尽快进行X线检查,即使受伤当时看似症状不严重,也建议进行X线排查,因为有些骨折可能没有明显的移位,初期症状可能不典型,X线能发现细微的骨折。
2.CT检查:当X线检查不能明确是否有骨折,或者怀疑有隐匿性骨折、复杂骨折时,需要进行CT检查。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的三维结构,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关节内的骨折等能够更准确地诊断。例如,一些跟骨的骨折,通过CT检查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骨折的部位、程度以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
3.磁共振成像(MRI):MRI主要用于检查软组织损伤以及一些细微的骨折情况。对于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损伤显示较为清晰,同时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在MRI上也可能有更早期的表现。但一般来说,先进行X线和CT检查,当怀疑有软组织损伤相关问题或X线、CT不能明确骨折时才考虑进行MRI检查。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判断脚扭伤是否有骨折时基本遵循上述原则,但需要注意特殊人群的特点。例如儿童,儿童的骨骼柔韧性较好,骨折可能表现不典型,除上述症状体征外,更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异常哭闹、拒绝活动受伤脚部等情况;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折可能更容易发生,且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更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来明确;有既往脚部疾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脚部骨折或其他骨骼疾病,在判断此次脚扭伤是否有骨折时,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检查来排除骨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