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症状表现
1.疼痛程度:脚扭伤后如果是单纯软组织损伤,疼痛一般在可忍受范围内,且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减轻;但如果存在骨折,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可能难以忍受,并且可能会持续加重,不会轻易缓解。例如一些严重骨折患者,即使休息制动,疼痛也无明显改善。
2.肿胀情况:单纯软组织扭伤引起的肿胀相对局限,程度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而骨折导致的肿胀通常较为明显,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肿胀加重,并且可能伴有皮下瘀斑,瘀斑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
3.活动受限:单纯脚扭伤后,患者可能还能勉强进行一些轻度活动,但骨折时脚的活动会受到严重限制,往往无法站立、行走,或者活动时疼痛加剧到根本无法活动。比如骨折患者可能根本无法用受伤的脚着地承重。
二、进行体格检查
1.压痛部位:用手指按压脚部不同部位,单纯软组织损伤的压痛部位相对比较局限,通常在扭伤的局部区域;而骨折时,除了受伤局部明显压痛外,还可能在骨折断端处有异常压痛,甚至可能触及骨擦感(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产生的感觉,但这一体征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谨慎检查,避免加重损伤)。
2.稳定性检查:医生会对脚部进行稳定性相关检查,比如判断踝关节的稳定性等。如果是骨折,脚部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进行相关稳定性测试时会发现异常,而单纯软组织损伤脚部稳定性相对较好。
三、借助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这是初步判断脚是否骨折的常用影像学方法。通过X线可以清晰地看到脚部骨骼的形态,如果有骨折,能直观地发现骨折线、骨的移位等情况。对于一些不太明显的骨折,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或者短期内复查X线,因为有些轻微骨折早期X线可能显示不清晰。
2.CT检查:当X线不能明确是否存在骨折时,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折,或者X线容易漏诊的骨折情况,CT能够更好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如是否存在隐匿性骨折等。
3.磁共振成像(MRI):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怀疑有骨挫伤等情况时,MRI可能会发挥作用。它可以更早期地发现一些细微的骨骼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但对于普通的骨折初步筛查,X线和CT更为常用。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判断脚扭伤后是否骨折时基本遵循上述原则,但需要注意特殊人群的特点。例如儿童的骨骼处于发育阶段,骨折表现可能不典型,有时需要更仔细地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老年人往往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可能更隐匿,影像学检查需要更加精准判断;有既往脚部疾病或创伤史的人群,在判断此次脚扭伤是否骨折时,要考虑到原有病情对当前症状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全面地评估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