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压迫止血法
1.姿势调整:让患者保持坐位,头部微向前倾,避免血液向后流入咽部引起不适或误吸。
2.材料准备:使用清洁的棉球或纱布,将其放置在拔牙创口处,患者需用力咬合,通过持续压迫来促进血管收缩以止血,一般需持续压迫30~60分钟。
二、及时就医专业处理
1.创口检查:若局部压迫止血效果不佳,应尽快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对拔牙创口进行详细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如是否存在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碎骨片等异物。
2.重新形成血凝块:医生可能会清除创口内的异物或不良血凝块,然后通过再次压迫、放置止血材料等方式促使创口重新形成稳定的血凝块以达到止血目的。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拔牙后更需家长密切看护,防止儿童因玩耍等导致压迫棉球或纱布移位,影响止血效果。同时,儿童凝血功能相对较弱,若出现长时间出血情况需格外重视,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常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影响凝血的情况),若拔牙后长时间出血,除局部止血处理外,还需排查是否存在全身凝血机制问题,必要时需联合内科进行凝血相关指标检查及处理。
四、避免诱发因素
1.限制剧烈活动:拔牙后应避免剧烈运动、用力咳嗽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创口局部血流增加,不利于止血。
2.禁止漱口与吸烟:拔牙后24小时内不宜漱口,以免冲掉血凝块;同时应避免吸烟,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创口愈合及凝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