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拔牙后十小时一直流血的可能原因
1.局部因素:拔牙创口血凝块形成异常或脱落是常见原因,若拔牙创伤较大,术后过早进行漱口、频繁吐口水、进食过热或过硬食物等,均可能破坏血凝块,导致创口持续渗血;此外,创口感染也可能引发血管扩张,造成出血不止。
2.全身因素:若患者本身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稳定,过高的血压会使创口血管压力增大,阻碍凝血;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患有血友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未遵医嘱调整剂量,也会因凝血机制异常而出现拔牙后长时间出血。
二、应急处理措施
1.局部压迫止血:立即使用清洁的纱布或棉球咬于拔牙创口处,用力咬合,保持30-60分钟,通过压迫作用促使血管收缩以达到止血目的。
2.及时就医:在进行局部压迫止血的同时,应尽快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会对创口进行详细检查,可能采取重新消毒创口、放置止血材料等进一步止血处理。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配合度差,家长需避免儿童哭闹、吸吮创口等行为,若出现长时间出血,要安抚儿童情绪,尽快带至口腔科。儿童凝血功能相对较弱,需格外谨慎处理,就医时需向医生清晰告知儿童的一般状况及是否有特殊病史等。
2.老年患者: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拔牙后长时间出血需警惕基础疾病影响。应积极配合医生控制血压、血糖,就医时需详尽告知既往病史及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全面评估出血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
3.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服用抗凝药物者,拔牙前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使用,拔牙后出现长时间出血时,不可自行停药,需及时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综合评估出血与基础疾病及药物的关联后进行止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