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拔牙矫正嘴变凸原理

一、通过牙齿移动创造间隙调整牙列排列改善嘴凸

1.邻面去釉方式:适量磨除牙齿邻面的牙体组织,以此获得间隙,然后利用矫治力将前突的牙齿向舌侧移动,重新排列牙列。例如,对于轻度牙性前突的患者,通过邻面去釉获取的间隙能够为前牙内收提供空间,使牙齿排列更整齐,进而改善嘴部凸度。这种方式适用于牙齿轻度拥挤且有前突情况的患者,需严格控制磨除量,一般每次每颗牙邻面磨除不超过0.2-0.5mm,要根据患者牙齿具体情况精准操作,避免损伤牙髓等组织。

2.牙齿倾斜移动:根据牙齿的不同情况进行唇倾或舌倾移动。如果是上牙前突导致嘴凸,可通过矫治器施加力使上前牙向舌侧倾斜移动;若下牙后缩导致相对上牙前突,可使下前牙向唇侧倾斜移动,通过调整上下前牙的位置关系来改善嘴部的凸度。对于牙性因素为主的嘴凸患者,这种牙齿倾斜移动是常用方法,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牙齿移动的方向和程度,确保达到理想的排列效果。

二、利用颌骨生长发育潜力改善骨性嘴凸(生长发育期患者)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骨性嘴凸可能与颌骨的生长不平衡有关。通过使用功能性矫治器等装置来引导颌骨的生长。例如,功能性矫治器可以利用肌肉的功能作用力,刺激下颌骨向前生长或限制上颌骨过度向前生长,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改善嘴凸。比如,对于安氏Ⅱ类错合导致的骨性嘴凸患者,在生长发育期使用功能矫治器,能够利用颌骨的生长潜力,使下颌骨逐渐前导,调整上下颌骨的关系,进而改善嘴部的凸度外观。但在使用功能性矫治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颌骨生长情况等精准选择矫治器类型和调整矫治力,确保矫治过程安全有效,并且要定期复查监测颌骨的生长变化。

三、调整咬合关系从整体改善面部凸度

通过正畸治疗调整上下牙列的咬合关系,使牙齿的咬合达到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正常的咬合关系有助于维持面部的正常形态,当咬合关系调整后,嘴凸的外观会得到改善。例如,上下牙列建立良好的尖窝交错关系后,面部的肌肉、骨骼等结构会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嘴部的凸度也会相应减轻。对于不同类型的错合畸形,调整咬合关系的方式不同,需要正畸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错合类型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确保咬合关系调整准确,从而有效改善嘴凸情况。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生长发育期患者和成年患者在咬合调整的难度和效果上可能存在差异,需分别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