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部本身的病变
(一)肩周炎
成因:多见于中老年人,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加上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慢性损伤,会引发肩周炎,导致肩部疼痛,且疼痛可累及前后。例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且肩部活动较少的中老年人,易患肩周炎出现肩部前后疼痛。
年龄因素:50岁左右人群高发,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因素更易受影响,绝经期女性发病率可能略高。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肩部运动、肩部曾有外伤恢复不佳等生活方式易诱发。
(二)肩袖损伤
成因: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的肌腱复合体,肩袖损伤多因创伤(如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肩部着地等急性创伤)或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慢性损伤导致。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等肩部活动较多人群易发生肩袖损伤,出现肩部前后疼痛。比如,棒球运动员在接球时肩部的过度外展、内旋动作易引发肩袖损伤。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肩袖组织发生退变,40岁以上人群肩袖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
生活方式:频繁进行肩部高强度运动、肩部曾有反复微小损伤积累的生活方式易致肩袖损伤。
(三)肩关节骨性关节炎
成因:肩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骨性关节炎,多见于老年人,是关节软骨磨损、破坏,继发骨质增生的慢性关节病。长期肩部负重、过度使用肩关节等可促进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引起肩部前后疼痛。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肩部负重的人群,患肩关节骨性关节炎风险较高。
年龄因素: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年龄越大,关节软骨退变等问题越严重,发病风险越高。
生活方式:长期肩部过度使用、关节磨损严重的生活方式易诱发。
二、颈部及上肢的问题累及肩部
(一)颈椎病
成因: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压迫颈部神经根,可引起肩部及上肢的疼痛、麻木等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常见,当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前后。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人群易患颈椎病,比如办公室职员长期保持低头伏案工作姿势,易引发颈椎病累及肩部。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因颈椎退变等因素更易患病,长期不良姿势会加速颈椎退变,使年轻人群发病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低头、颈部姿势不良、缺乏颈部运动等生活方式易导致颈椎病。
(二)上肢血管神经病变
成因:如胸廓出口综合征,是指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可引起肩部前后疼痛、上肢麻木等。不良姿势、肩部外伤等可诱发胸廓出口综合征。长期肩部不良姿势人群,如经常含胸的人群,易出现胸廓出口综合征相关症状。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特定高发年龄,但长期不良姿势人群更易在相对年轻阶段发病。
生活方式:长期肩部不良姿势、肩部曾有外伤等生活方式易引发上肢血管神经病变累及肩部。
三、全身性疾病累及肩部
(一)风湿性关节炎
成因: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肩关节,导致肩部疼痛、肿胀、僵硬等。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关节出现炎症。青少年及中青年易患,发病与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如近期有链球菌性扁桃体炎等感染病史者易发病。
年龄因素:多见于青少年和中青年,女性发病可能略多于男性。
生活方式:居住环境潮湿、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史等生活方式易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肩部。
(二)糖尿病性肩关节炎
成因: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肩部关节病变,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有关。高血糖状态下,神经和血管受损,影响肩部关节的营养供应和神经调节,导致肩部疼痛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易出现糖尿病性肩关节炎。
年龄因素: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患病时间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肩部并发症。
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等生活方式易导致肩部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