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关节周围病变
1.肩周炎:
-发病机制: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常与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有关。病理上表现为关节囊纤维化、增厚,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组织退行性变,加上慢性劳损等因素,易引发肩周炎。例如,长期从事需要反复肩关节活动工作的人群,肩周炎发生率相对较高。
-疼痛特点:疼痛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可放射至颈部、肘部等,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最为明显。
2.肩袖损伤:
-发病机制: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起稳定肱骨头、协助肩关节活动的作用。肩袖损伤多因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中老年人群中,肩袖组织退变是导致损伤的重要内在因素,而外伤则是急性肩袖损伤的常见原因。比如,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上肢外展受暴力冲击,易导致肩袖损伤。
-疼痛特点:患者常诉肩部疼痛,夜间痛较为明显,上肢外展、上举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肩关节无力、活动受限等情况。
二、肩关节骨骼病变
1.肱骨近端骨折:
-发病机制: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如跌倒等即可引起肱骨近端骨折。年轻人则多因高能量损伤导致,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骨折后,骨折端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疼痛特点:肩部疼痛剧烈,伴有明显肿胀、淤血,肩关节活动障碍,骨折处有压痛。
2.肩关节骨关节炎:
-发病机制:肩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变,年龄是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破坏,骨质增生等。肥胖、创伤、关节过度使用等也可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肩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易患肩关节骨关节炎。
-疼痛特点:早期为轻微钝痛,随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可伴有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表现。
三、肩部神经病变
1.颈椎病累及神经根:
-发病机制:颈椎发生病变时,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可压迫颈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低头工作、伏案学习等不良姿势是常见诱因。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的人群,颈椎病发生率升高,进而可能累及神经根引起肩部疼痛。
-疼痛特点:肩部疼痛常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程度不一,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或缓解,同时可伴有颈部不适等表现。
四、其他原因
1.感染:
-发病机制:肩关节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等。化脓性关节炎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常继发于败血症、局部外伤感染等;结核性关节炎则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多有肺结核等结核病史。
-疼痛特点:感染性肩关节病变除了肩部疼痛外,还常伴有发热、红肿等炎症表现,化脓性关节炎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结核性关节炎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2.肿瘤:
-发病机制:肩关节周围的骨肿瘤或软组织肿瘤可引起肩部疼痛,如骨肉瘤、滑膜肉瘤等。肿瘤生长可破坏周围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
-疼痛特点:肿瘤引起的肩部疼痛通常呈进行性加重,休息时也难以缓解,可伴有局部肿块、消瘦、乏力等全身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