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身症状表现
发热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发热,体温通常可达到38℃以上,部分患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天至数周不等;同时伴有乏力,患者自觉全身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还可出现肌肉酸痛,以四肢肌肉较为常见,活动或按压时酸痛感加剧。
二、血液系统症状表现
1.血小板减少: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一般低于100×10⁹/L,严重时可低于20×10⁹/L,血小板减少可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如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鼻腔、牙龈易出血等。
2.白细胞计数异常: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也有少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反映了机体免疫系统受影响的情况。
3.贫血相关表现:由于血小板减少及可能存在的骨髓造血功能受一定程度影响,导致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症状。
三、其他系统症状表现
1.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还可能有腹泻,腹泻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腹泻可能引起脱水等并发症。
2.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表现,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黏痰。
3.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但相对较为少见。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因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发热时需更谨慎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控制体温,如适当减少衣物、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药物;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可能加重基础疾病负担,需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基础疾病情况,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疾病对身体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