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脏器功能损害为特征。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患者多有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可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有头痛、肌肉酸痛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异常: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
###三、诊断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2周有蜱虫叮咬史或疫源地暴露史。
2.临床表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相关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四、治疗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脏器功能。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有出血倾向者可给予止血等对症处理,合并继发感染时可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但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药物。
###五、预防
1.个人防护:进入蜱虫易生长的草地、树林等区域时,应穿长袖衣物,扎紧裤脚或穿长裤,外露皮肤可涂抹驱避剂,离开时应检查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2.环境管理:定期清理居室内外环境,减少蜱虫滋生场所,对于宠物等接触动物需做好蜱虫防护,避免其携带蜱虫进入室内。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应避免在蜱虫活跃区域长时间逗留,家长需协助检查儿童体表;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更应加强防护,因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对疾病的耐受能力,需格外关注健康状况变化,一旦出现发热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