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扁桃体概述
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则是扁桃体的炎症,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慢性咽喉炎常因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过度用嗓等)、鼻腔鼻窦病变等因素导致。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
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
慢性咽喉炎: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可有轻微疼痛,常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检查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有散在淋巴滤泡增生等。
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咽痛明显,吞咽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检查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平时可有咽部不适、异物感等,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影响呼吸和吞咽,检查见扁桃体慢性充血,表面凹凸不平,可有瘢痕或隐窝口有黄白色干酪样分泌物。
检查方法
咽喉部查体:医生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咽喉部黏膜情况,观察有无充血、肿胀、新生物等。
血常规:急性咽喉炎或扁桃体炎若为细菌感染,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
病原体检测:如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急性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患者,要避免过度用嗓。
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一般可对症治疗,如使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发热、咽痛症状。
-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途径。
-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漱口,缓解咽喉部不适;咽喉部喷用西瓜霜喷剂等也可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或已引起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并发症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咽喉部的良性肿瘤等病变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长期吸烟、饮酒,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
-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避免诱因: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刺激性物质。对于儿童,要注意其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等。
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儿童
特点:儿童咽喉部黏膜较娇嫩,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发生咽喉炎和扁桃体炎。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可能反复发作,且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影响呼吸,导致睡眠时打鼾等。
应对:儿童患咽喉炎扁桃体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适用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等)。同时,要让儿童多休息,多饮水。在预防方面,要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增强其免疫力,还要教育儿童不要养成用手挖鼻等不良习惯,减少鼻腔鼻窦病变累及咽喉的风险。
成年人
特点:成年人若长期处于不良生活环境(如工作场所粉尘多等)或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等),更容易患慢性咽喉炎。而成年人急性扁桃体炎若治疗不彻底,容易转为慢性。
应对:成年人要更加注意自身健康管理,在工作中尽量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因素接触。患病时要积极配合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足疗程用药,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
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咽喉部的防御功能也减弱,咽喉炎和扁桃体炎的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
应对:老年人患病后要更加注重休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在治疗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对其他器官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预防上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咽喉部病变的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