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咽喉炎加扁桃体炎的概述
咽喉炎加扁桃体炎是指咽喉部黏膜及扁桃体同时发生的炎症反应,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和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患病,生活中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接触有害气体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发病风险,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情况的人群也更易罹患。
二、症状表现
局部症状:咽喉部疼痛是常见症状,吞咽时疼痛可加重,儿童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等;扁桃体部位可出现红肿、化脓等情况,严重时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或黄色渗出物;还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症状。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儿童体温波动可能更为明显,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畏寒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咽喉部及扁桃体情况,观察咽喉黏膜是否充血、扁桃体大小及有无渗出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若为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若为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病原体检测:可通过咽拭子培养等方法检测是否存在特定病原体感染,如链球菌培养等,以明确病因。
四、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用嗓,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证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若为病毒感染引起,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一般优先选择相对温和且经过验证的药物。
-抗菌药物: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可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等,但同样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剂型和剂量。
-对症治疗药物:对于发热患者,儿童可选用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进行剂量计算;对于咽喉疼痛明显者,可适当使用局部含漱液等缓解症状,但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五、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儿童可通过适当户外活动等方式增强体质。
避免接触诱因:尽量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等,在雾霾天气等情况下,儿童外出可佩戴合适口罩;避免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人群密切接触。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儿童可在成人帮助下做好口腔清洁工作。